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通知(宁政办发〔2021〕110号)
时间: 2023-02-09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核心提示: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之间,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酿酒葡萄栽培的地区(北纬30°—45°)之一。产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贺兰山屏障于西、黄河流经其东,位居山河之间的独特地理环境,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光照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2851小时—3106小时,≥10℃有效积温3300℃左右)、昼夜温差大,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黄河灌溉便利,被誉为“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最佳生态区”“世界上能酿造出最好葡萄酒的地方”,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评为世界葡萄酒“明星产区”。
宁夏种植葡萄的历史可追溯至我国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历经试验示范、快速扩张、品质提升、稳定成长阶段,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产能、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成为宁夏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时,都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期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户宁夏,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开启了产业发展新纪元。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两个“国字号”平台,加快推进宁夏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力争让中国葡萄酒从贺兰山东麓走向世界,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实施期限15年。分两期建设,一期为2021年—2025年(“十四五”发展阶段),二期为2026年—2035年(2035年远景规划发展阶段)。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产业现状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宁夏葡萄酒产业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假以时日,可能10年、20年后,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宁夏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贺兰山东麓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将葡萄酒产业作为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爬坡过坎、克难前行,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规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9.2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近1/3,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酒庄酒产区。已建和在建酒庄211家(其中:建成101家、在建110家),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约1.3亿瓶),综合产值261亿元,初步形成了贺兰县金山、西夏区镇北堡、永宁县玉泉营、青铜峡市甘城子及鸽子山、红寺堡区肖家窑等酒庄集群,成为全国葡萄酒庄最集中的产区。
产区品牌影响明显提升。“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区5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巴黎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上千个奖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60%以上,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被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定为281.44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9位,并写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纽约时报》将宁夏评为全球“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理由是“这里是荒漠戈壁,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并荣膺“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认为:“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产业发展效益初步显现。经济效益方面,先期建成的酒庄,每亩酿酒葡萄酿出的葡萄酒销售缴税在5000元以上,未来税收潜力很大。社会效益方面,葡萄酒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及产区周边农户提供季节性和固定用工岗位13万个,季节性用工人均收入在0.6万元/年—1万元/年,固定工人均收入2万元/年—3万元/年,酒庄(企业)年支付工资性收入约10亿元,当地农民收入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效益方面,酿酒葡萄种植使35万亩山荒地变成绿色长廊,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植被覆盖率,葡萄园“深沟浅种”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美丽的葡萄园和风格迥异的酒庄成为贺兰山东麓靓丽的风景线和生态屏障。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制定方面,坚持用标准引领产区发展,成立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技术标准体系(DB64/T 1553—2018),制定了30多项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实施优新品种选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酿造工艺关键技术研发、产区风土条件与葡萄酒特异性研究、葡萄酒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及技术平台构建等一批科技研发项目,集成推广了浅清沟、斜上架、深施肥、统防统治及高效节水灌溉等一批关键技术,创建了以葡萄酒产业为主导的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组建了6个自治区创新平台、2个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和30家试验示范酒庄。葡萄酒教育方面,建设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人才高地,组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专家委员会,成立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教育学院,不断深化与国内外院校人才培训合作,建立了葡萄酒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培训三级体系。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自治区先后出台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自治区及相关市、县(区)先后投入60多亿元,配套建设了水、电、路、林等产区基础设施,建成了“旱能灌、园成方、林成网、路相连、网覆盖”的产区配套设施体系。
第二节 重大意义
推进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乃至中国葡萄酒产业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当惊世界殊”愿景目标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乃至中国葡萄酒产业重要指示的使命所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视察宁夏,都对葡萄酒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考量、战略定位、路径指向和“当惊世界殊”的宏大构想,思想深远、内涵丰富、谋略精准。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的一项重要使命,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系统抓、深入抓、持续抓,把葡萄酒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二)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葡萄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直是中西方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近年来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加强与国际葡萄酒主产国家和葡萄酒相关组织在品种、技术、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葡萄酒已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一张靓丽的紫色名片。
(三)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葡萄酒产业体系的时代需求。1892年,山东烟台的张裕公司首次引进酿酒葡萄品种,开启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酿造工业,目前已拥有山东、新疆、河北、辽宁、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北京、吉林、云南等葡萄酒产区,葡萄酒成为我国大众生活的日常消费品。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集中连片最大、酒庄数量最多、酒庄集群化发展最快的“酒庄酒”产区。对标全球知名产区的发展历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具备生产世界级优质葡萄酒、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以来,葡萄酒领域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西方,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国家葡萄酒产业发展经验,博采众长,按照高质量发展思路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打造成世界一流产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四)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劲引擎。当前,农业已进入到拓展多种功能、丰富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质量的新阶段。酿酒葡萄种植是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将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酒产业既可以提供高端饮品、美容品、保健品等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又可以提供观赏、休闲等体验,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是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大有所为,将率先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走在前、作表率。
(五)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城乡融合、提升宁夏区位形象的有力抓手。葡萄酒产业是知识和劳动“双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长、牵引功能强、综合价值高,既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大产业,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是支撑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高质量发展葡萄酒产业,将葡萄种植、特色民宿、艺术工坊、文创景观、农事体验、乡村美食、康养保健、乡村电商、葡萄酒教育等诸多元素和功能融为一体,为周边乡村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推进葡萄酒产业链延伸和跨界融合,打造葡萄酒国际旅游目的地,赋予宁夏现代田园都市和田园乡村鲜活的灵魂,形成独具特色、底蕴深厚和富有情调、格调、色调的城市品味,大幅提升宁夏区位形象。
第三节 机遇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国际贸易环境逐步恶化,世界主要葡萄酒国家对中国出口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1年1月—11月中国葡萄酒进口量38.86万吨(约5.18亿瓶),同比下降8.2%,进口金额15.25亿美元,同比下降38%,为国产葡萄酒腾出大量市场份额,这是我区葡萄酒融入“两个循环”、加快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良机。同时,2020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进入首批保护名单,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从国内看。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统计,2019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244亿升,中国以17.9亿升消费总量位居第5位,但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1.71升。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从1.52升上涨至1.71升,增长了11.8%,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但相比5.7升的全球人均消费量,中国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广大的容量。目前中国的4亿多中高收入群体和年轻一代正在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群体,是线上酒水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求便捷、爱尝鲜的消费特征,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将引领未来葡萄酒消费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人们的消费更趋理性,葡萄酒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国产葡萄酒越来越受到青睐。只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年轻人的喜好,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走高端、中端、大众相结合的路线,实现产品、品牌优化升级,就能赢得未来市场。
3.从宁夏看。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两次视察宁夏,对宁夏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路定向、深谋远略、精思擘画,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重大历史机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将葡萄酒产业作为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建立省级领导同志包抓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立足宁夏葡萄酒产业资源优势、产区优势、品质优势,坚持“酒庄酒、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方略,率先在中国市场融合创新出“酒庄引领下的品牌营销模式”,开辟宁夏葡萄酒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问题挑战。
2019年,我国对部分国家进口葡萄酒实行零关税政策,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的挤压进一步加大,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多外部环境的挑战,但更多的挑战来源于自身。
1.时间积淀短,产业软实力不强。相对于国外葡萄酒产业,我国及宁夏葡萄酒产业整体发展时间短,产区和酒庄不同程度的存在历史文化积淀少,标准制度体系还需健全,葡萄酒文化教育科普程度低,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等“软实力”不强的短板。
2.土地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产区规划范围内有近百万亩土地权属复杂,部分产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开发成本高,个别酒庄(企业)圈而不建,产区招商引资力度不够。造成葡萄酒产业核心区至今没有形成整体连片的葡萄种植格局,同时,现有“块状供地”模式难以满足酒庄旅游、餐饮、住宿、停车场建设、拓展相关活动等多元化服务功能的需要,限制了土地高效利用。
3.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埋土越冬、春季展藤、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盲目限产、国产葡萄酒课税等因素影响,葡萄园产出效益低,葡萄酒生产成本及市场定价偏高,竞争力较弱。
4.产业融合度低,全产业链竞争力不高。酒庄(企业)农工商、文旅康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不足;缺乏酒瓶、瓶塞、酒罐、橡木桶、包装材料等配套用品加工企业;酿酒葡萄渣、皮、籽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其延伸副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酒石酸、葡萄籽油、葡萄籽提取物的价值尚未完全体现,产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利益链不健全,缺乏全产业链竞争力。
5.营销体系不健全,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产区及酒庄(企业)营销渠道相对单一,多种营销模式运用不充分,“葡萄酒+互联网”的文章做得不够,在打造品牌、创建文化上认识不到位、投入明显不足;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有限,产区知名度不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国际化视野、高端化定位,区域化布局、集约化提升,产业化推进、融合化发展,市场化机制、品牌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智能化重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提升综合产出效益为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为手段,全方位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生产、质量、营销和服务全产业链体系,将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黄河生态涵养示范区、西部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文旅教体融合发展体验区、“一带一路”合作对接先行区,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第二节 发展原则
(一)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立足生态要素实际,分区分类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和产业生态发展。坚持以水定产、高效用水,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按照绿色、低碳理念建设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酒庄”“生态酒庄”,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模式。
(二)坚持发挥优势、科学发展。深化对产区自然禀赋的保护利用,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气候资源潜力,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优化品种布局和产品结构,有序扩大酿酒葡萄种植规模,合理布局酒庄建设。发挥酒庄酒企布局相对集中、葡萄园集中连片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加工园区,延伸产业链,推动葡萄酒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促进酒庄酒企节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品牌发展。坚持用酒庄酒塑造产区品牌、用产区品牌放大市场,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产品结构,深耕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品牌。
(四)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引进研发、示范推广力度,提高良种使用率和机械化水平。加大酿酒装备与工艺研发,降低加工成本。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关键环节数据,构建数字化智能系统,实现葡萄酒生产、销售、流通全产业链条数字化。
(五)坚持跨界赋能、融合发展。拓展葡萄酒+文旅、体育、康养、生态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
第三节 发展定位
(一)产区产业定位。
1.葡萄酒之都;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产业;
3.中国西部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的引领区。
(二)产区品牌形象定位。
1.世界葡萄酒明星产区;
2.中国葡萄酒庄酒产区;
3.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永久主办地。
(三)产区品质定位。
1.世界一流品质的葡萄酒产区;
2.中国中高端葡萄酒产区;
3.中国最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
(四)产区权重定位。
1.中国葡萄酒从宁夏贺兰山东麓走向世界;
2.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3.国家农业(葡萄酒)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4.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5.中国葡萄酒产业科学研究高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年—10年努力,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营销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酿酒葡萄基地规模效益大幅增长,龙头企业、中小酒庄集群同步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溯源体系初步完善,覆盖国内、畅通国际、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全面构建,葡萄酒与文化旅游、康养保健、教育体育、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发展。
到2025年,力争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0.8万亩,规模达到100万亩,建成酒庄270家以上,其中:龙头酒庄企业20家、精品酒庄250家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24万吨(3亿瓶)以上,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翻番。
到2035年,力争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0万亩,规模达到150万亩,建成酒庄370家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45万吨(6亿瓶)以上,力争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构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多元共赢格局,将宁夏葡萄酒产区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区,让宁夏葡萄酒飘香全国,推动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
1.“一体两翼,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筑“32521”产业布局,即:建设3个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基地)(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农业〔葡萄酒〕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2大优质原料基地(优质干白葡萄酒原料基地、优质干红葡萄酒原料基地),做强5大酒庄集群,培育20家以上龙头酒庄企业和10个世界级葡萄酒品牌,真正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引领者。
2.葡萄酒产业同商贸、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康养、生态等多产业深度融合,相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构造供应链、服务链、营销链、利益链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3.“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基本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心目中的王牌品牌。
4.标准、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国建成葡萄酒大数据平台,葡萄酒产业软实力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奠定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领军地位。
5.通过葡萄园及防护林建设,将贺兰山东麓百万亩砂砾地变成葡萄酒绿色生态廊道,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先行产业。
(二)分区目标。
1.银川市。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6.96万亩,其中调整种植结构2.27万亩,宜种植荒地14.69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34.5万亩。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0.3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54.8万亩。
2.石嘴山市。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88万亩,其中调整种植结构0.01万亩,宜种植荒地2.87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3.58万亩。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4.06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7.6万亩。
3.吴忠市。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4.96万亩,其中调整种植结构3.05万亩,宜种植荒地21.91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49.6万亩。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8.68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68.3万亩。
4.中卫市。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0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3.2万亩。
5.农垦系统。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6万亩,其中调整种植结构5.59万亩,宜种植荒地0.41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12.11万亩。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99万亩,基地总面积达到16.1万亩。
(三)融合发展目标。
到2025年,酒庄年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引进葡萄酒产业链衍生品开发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10家以上,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年销售收入达344亿元以上,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656亿元。到2035年,酒庄旅游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以上,建成相关产业的配套企业20家以上,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年销售收入达640亿元以上,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360亿元。
(四)生态建设目标。
1.提升产区防洪滞洪及水土保持能力。通过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防护林带建设,实现产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路、电、网等系统配置,增强贺兰山、罗山防洪滞洪及水土保持能力,推进砂砾和荒漠滩地变成“新绿洲”。
2.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酒庄和葡萄酒产业镇实行农工商、文旅康融合发展模式,成为葡萄酒爱好者、社会团体和学生的生态文明及葡萄酒文化教育基地和研学游基地。
(五)社会发展目标。
1.创造农民就业岗位。15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将吸纳20万园艺产业工人就近就业,年收入增加2万元—3万元。
2.实现毕业生稳定就业。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园艺师、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文创者、职业经理人和营销人员,预计每年可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10年可使5万名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3.打造不同风格葡萄酒产业镇。通过风格各异的葡萄酒产业镇建设,推进葡萄酒产业同美丽乡村、美丽酒庄、美丽田园融为一体,带动周边乡村全面振兴,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就地城镇化”的典型、宁夏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本,推进宁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表2-1 综合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吨、家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2025年
|
2035年
|
备注
|
一、生产规模
|
1
|
酿酒葡萄面积(万亩)
|
100
|
150
|
|
(1)
|
其中:新增种植面积(万亩)
|
50.8
|
50
|
||
(2)
|
改造提升面积(万亩)
|
20
|
|||
2
|
酿酒葡萄年产量(万吨)
|
35
|
60
|
||
3
|
标准化示范园数量(个)
|
50
|
100
|
||
4
|
酒庄数量(家)
|
270
|
370
|
||
(1)
|
其中:龙头酒庄企业(家)
|
20
|
≥20
|
每个2万亩以上
|
|
(2)
|
精品酒庄企业(家)
|
>250
|
>350
|
每个300亩以上
|
|
(3)
|
3A级以上旅游酒庄(家)
|
15
|
30
|
||
(4)
|
4A级旅游酒庄(家)
|
5
|
10
|
||
5
|
年产葡萄酒(万吨)
|
24
|
45
|
||
6
|
年产成品酒(亿瓶)
|
3
|
6
|
||
二、产品结构
|
1
|
优质葡萄园占比(%)
|
65
|
90
|
|
2
|
高中端葡萄酒占比(%)
|
50
|
80
|
||
三、科技支撑
|
1
|
机械化普及率(%)
|
70
|
80
|
|
2
|
人才队伍(万人)
|
2.2
|
5
|
||
(1)
|
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万人)
|
1
|
2
|
||
(2)
|
企业管理人才(万人)
|
0.3
|
0.5
|
||
(3)
|
市场营销人才(万人)
|
0.9
|
2.5
|
||
3
|
销售葡萄酒可追溯率(%)
|
90
|
100
|
||
四、物质装备
|
1
|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
|
80
|
100
|
|
2
|
耕作、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剪枝等机械化水平(%)
|
70
|
80
|
||
3
|
酿酒装备机械化水平(%)
|
80
|
100
|
||
五、葡萄园生态环境
|
1
|
葡萄基地防护林达标占比(%)
|
80
|
100
|
|
2
|
酒庄绿化美化达标占比(%)
|
100
|
100
|
||
3
|
酒庄污水处理达标占比(%)
|
100
|
100
|
||
六、产业经济结构
|
1
|
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亿元)
|
1000
|
2000
|
|
2
|
酒庄旅游人数(万人次/年)
|
300
|
500
|
||
3
|
年销售收入(亿元)
|
344
|
640
|
||
4
|
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
15
|
20
|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规划范围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向北辐射至石嘴山市惠农区,向西南辐射至中卫市沙坡头区,向东南辐射至吴忠市同心县。涉及4市12县(市、区)以及农垦集团9个国有农(林)场,总面积约4820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和青铜峡市的部分区域,核心区四至范围(东经105°46′47″—106°5′33″,北纬38°2′26″—38°48′45″之间):北至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南至青铜峡市小大公路,西至宁蒙边界及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界(不含西夏陵申遗区域等特殊用地),东至西干渠,总面积724平方公里。核心区内以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为重点发展区域。
2021年—2025年重点发展核心区内贺兰县金山、插旗口,西夏区镇北堡、套门沟,永宁县沿山开发区,青铜峡市鸽子山、甘城子区域及红寺堡区肖家窑、巴庄、谭庄子、柳庄,同心县韦州,农垦部分农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土地优化整合等区域。2026年—2035年集中发展惠农区小南沟,红寺堡区城北、弘德、石喇叭,青铜峡市滚泉坡、青铝以及同心县下马关,中宁县太阳梁,沙坡头区迎水桥等区域。
第二节 空间布局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是“一体两翼,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
(一)“一体两翼”。
“一体”:以靠近贺兰山东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银川市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青铜峡市相关联区域为产区主体。
“两翼”:产区主体向西南辐射延伸至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构成西南翼;向东南辐射延伸至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构成东南翼。
(二)“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
“一心”:在永宁县闽宁镇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
“一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
“八个产业镇”:镇北堡葡萄酒旅游产业镇、大武口贺东庄园葡萄酒诗酒田园产业镇、贺兰金山葡萄酒康养产业镇、永宁贺兰神酒庄博物馆产业镇、玉泉营葡萄酒历史风情产业镇、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化产业镇、红寺堡肖家窑葡萄酒生态产业镇、罗山东麓韦州葡萄文化创意产业镇。
第三节 建设任务
(一)“一心”建设。
1.充分发挥闽宁镇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成立宁夏国际葡萄酒会员俱乐部、宁夏葡萄酒文化创意中心、宁夏葡萄酒“四师”协会(园艺师、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现代产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闽宁试验站等,将闽宁镇打造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
2.凝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对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打造中国东西合作扶贫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
3.根据福建闽南建筑风格创意设计,引入闽南茶文化等元素,建设兼具闽南和宁夏地方特色建筑风格的葡萄酒主题酒店。
4.利用闽宁红酒街,集中展览贺兰山东麓产区精品酒庄产品,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历程、获奖产品、餐酒搭配文化等业态。
5.以贺兰红酒庄万亩葡萄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葡萄及葡萄酒主题公园,完善品种展示、栽培模式、葡萄文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区。
6.在闽宁扶贫产业园集中建设宁夏葡萄酒产业链延伸加工制造园区,引进或创办制罐、制瓶、制塞、制箱、橡木桶制造等产区关联制造企业以及葡萄籽、皮、渣、藤深加工企业,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链。
7.策划举办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葡萄酒产业高峰论坛、中国葡萄酒庄园论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新酒节等葡萄酒展会节会和品牌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专业人士、客商、游客到闽宁镇交流考察、洽谈合作、游览观光、体验研学。
(二)“一园”建设。
以镇北堡、贺兰金山、永宁闽宁、农垦玉泉营、青铜峡鸽子山等区域为核心区,以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为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
1.充分发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专家委员会作用,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国内外葡萄酒全链条一流专家共同参与,组建葡萄酒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推进产区协同创新中心、综合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比较优势和酿酒葡萄生长机理等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提升固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甘润平衡”的品质,提高产区综合科技研发水平。
2.依托自治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国家级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并在闽宁镇、金山、鸽子山等葡萄酒企业聚集区分别建设葡萄酒分支检验检测中心。筹建大数据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运营中心、智慧园区运营管理中心、休闲康养教育中心等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机构,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前来创业、创新、创优。
3.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机械、酿造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与国内企业开展葡萄酒产业专用机械、设备研发合作,研发葡萄酒酿造设备以及针对贺兰山东麓立地条件的葡萄树埋藤展藤、采收等专用机械,从根本上解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用工成本高、酿造设备贵的“瓶颈”问题。
4.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缩小与国际葡萄酒产业软实力的差距。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和园艺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力度。集中建设酿酒葡萄品种资源库、采穗圃、苗木繁育基地。
5.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构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葡萄酒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打造汉唐文化葡萄产业园,建设葡萄酒产业和丝绸之路文化影视基地、文化演艺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使其成为以葡萄酒文化彰显中国丝绸之路文化的窗口。
(三)“八个产业镇”建设。
根据特色小镇发展相关政策规定,加强规划编制审核,明确概念内涵,明晰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镇建设。
1.镇北堡葡萄酒旅游产业镇。充分利用镇北堡西部影城、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景区等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风格各异、功能多样的乡村度假民宿、红酒温泉主题酒店、葡萄酒体育公园、贺兰山攀岩馆、酿酒体验工坊、酒吧街等,将镇北堡打造成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的葡萄酒主题旅游产业镇。
2.大武口贺东庄园葡萄酒诗酒田园产业镇。深入挖掘贺东庄园百年老藤历史和大武口城区以北原有工业区遗址资源,归集整理古今文献中葡萄酒诗词、诗歌等文化元素,增设人文景观小品,开发葡园小火车观光、诗词交流、国学讲堂、摄影采风、葡萄酒品鉴、自酿体验等文化休闲娱乐项目,打造葡萄酒诗酒田园风格的产业镇。
3.贺兰金山葡萄酒康养产业镇。以贺兰县洪广镇片区贺兰山下集中连片种植的葡萄园风光为底韵,充分利用贺兰山浑然天成的人像自然景观,引进葡萄酒休闲体验、中医保健、修身康养等项目建设葡萄酒康养产业镇。打造一批葡萄酒与康养融合的金山民宿和康养社区,形成以“葡萄酒+健康”为主题的特色产业镇。
4.永宁贺兰神酒庄博物馆产业镇。以贺兰神产业园为基础,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的自然资源,将种植、酿造、销售、旅游、教育、观光等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集酒庄旅游、葡萄酒教育和科研、主题民宿、影剧院、商务会议承办、购物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葡萄酒庄博物馆产业镇。
5.玉泉营葡萄酒历史风情产业镇。利用宁夏农垦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在永宁县玉泉营整合、新建一批酒庄酒企及配套葡萄园,形成规模化酒庄集群。突出葡萄酒主题元素,建设宁夏农垦葡萄酒博物馆、体验展示中心,讲述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宁夏农垦诞生“第一瓶葡萄酒”的故事。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历史文化和“农垦精神”,打造“玉泉红酒一条街”,使玉泉营葡萄酒历史风情产业镇成为银川城南旅游线上的靓丽风景。
6.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化产业镇。依托黄河大峡谷(一百零八塔)、鸟岛等黄河文化资源,以鸽子山人类史前遗址、明长城、烽火墩、庙山湖、现有酒庄及周边万亩葡萄基地为基础,打造特色葡萄酒庄集群,建设酒庄“网红打卡地”、贝壳屋、太空屋等观星民宿,体验“梦开始的地方”旅游主题,吸引葡萄酒爱好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
7.红寺堡肖家窑葡萄酒生态产业镇。以肖家窑葡萄种植基地和酒庄集群建设为基础,以宁夏移民博物馆、全国青少年航模大赛基地、热气球体验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独特的移民文化、人文风土为韵律,突出自然生态、民居生态、人文生态等,利用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商铺,配设葡萄酒文创景观小品,打造酒吧街,创意建造特色民宿,体现红寺堡区“和而不同”的移民生态和葡萄酒文化价值。
8.罗山东麓韦州葡萄文化创意产业镇。依托罗山东麓地区,以“品牌化、创意化、精致化”为目标,挖掘韦州古城文化,发展艺术休闲、度假养生产业,打造集特色种植、文化创意、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葡萄文旅特色产业镇。
第四节 种植布局
(一)银川市。
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分布:
西夏区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镇北堡种植区(包含黑云墩、地圈、德林村等)及昊苑村小区域种植区、套门沟种植区。
永宁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沿山种植带的中粮种植区(包含高石墩、红石背子等)、贺兰神种植区(包含沙河圈、散石子等)。
贺兰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山种植区(包含麻黄墩、李家沟、红柳沟、下营子等)及金山林场种植区、插旗口种植区(包含陈家沟、老君堂、农场鹿圈队等)。
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夏区黄旗口种植区(包含大水渠台子、黄旗口等)、贺兰县红石沟种植区(包含九道沟、扁梁沟、沙沟圈、小韭菜沟等)。
(二)石嘴山市。
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分布:
惠农区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红果子种植区(包含麦如井、杨家台子、车马店、青沟等)、王泉沟种植区(包含罗家院子、汪家庄村、雁窝池村、红石顶等)。
大武口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兴街道办种植区。
平罗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崇富村种植区(包含柴柳沟、大尖山沟、小沙沟、北街等)。
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大武口区星海种植区、惠农区小南沟种植区(包含水沟庄、白沟、红曲片等)、郑家沟种植区(包含简泉村、大坑沟等)以及平罗县大水沟种植区(包含川沟、拦圈、大青沟、高沟等)。
(三)吴忠市。
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分布:
青铜峡市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双墩种植区(包含红井门、井沟等)、鸽子山种植区(包含峰口子、向阳崖、架子梁等)、树新林场种植区(包含林场三队、西夏渠、滑石沟、小大线、甘城子分场村、西干渠等)、甘城子种植区(包含二道梁、干城子、同富村等)、广夏种植区(包含大沟、甘泉、孔古墩、玉西、头道梁等)。
红寺堡区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肖家窑种植区(包含吴家沟、王家天桥、沙窝、朱庄、蒋庄子、陆庄子、方庄子、卢家沟等)、谭庄子种植区(包含下边窑、杨目沟、甜水河、王户台、太阳山等)、柳庄种植区(包含冯庄、黄草墩、许家铺、茅头墩、柳庄、谢家圈、菜肴沟等)、巴庄种植区(包含曹家梁、麻黄坑、韦州干渠等)。
同心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韦州种植区(包括西魏庄、牛断头、下武墙、苏窑头等)。
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红寺堡区城北种植区(包含旧城、弘德一村、海子塘、光彩等)、石喇叭种植区(包含麦家台子、河水等)、弘德种植区(包含长橼子、三道梁、阎家庙、古木岭、太平沟、庄框台、郭莫梁等),青铜峡市滚泉坡种植区(包含青羊圈、枕子沟、井水沟、罗家小平、干泛沟等)、青铝种植区(包含雷布梁、老君梁、红石墩等)、滑石沟种植区(包含盛家墩、红石槽子、张岗等)以及同心县下马关种植区(包含黑山子、范家埫、红梁洼、上垣、红城水等)。
(四)中卫市。
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宁县太阳梁种植区、沙坡头区迎水桥种植区。
(五)农垦系统。
到202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黄羊滩农场、玉泉营农场、贺兰山农牧场、平吉堡农场、暖泉农场、连湖农场等种植区。
到2035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银川林场、渠口农场、前进农场等种植区。
第五节 品种布局
紧跟国内外葡萄酒市场变化,进一步优化品种区域布局,高标准培育优质干红、干白两大葡萄酒原料基地,最大限度实现土壤与品种的有机匹配。
(一)优质干红葡萄酒原料基地。
重点布局在青铜峡市、永宁县、西夏区、贺兰县以及农垦集团玉泉营、黄羊滩、连湖、贺兰山国营农场等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该区域以淡灰钙土、砾石土为主,品种以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梅鹿辄、黑比诺、西拉、马瑟兰、小味儿多、马尔贝克等为主,适当增加马瑟兰、马尔贝克、黑比诺等品种种植比例,降低赤霞珠种植比例。干红原料的种植比例由现在的90%调减为80%左右。
(二)优质干白葡萄酒原料基地。
重点布局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该区域以黄沙土、淡灰钙土为主。重点布局建设优质干白原料基地,品种以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威代尔、小芒森等品种为主,适当增加小芒森、雷司令、长相思等品种种植比例。
(三)积极引进优新品种。
引进抗寒、抗旱、抗盐碱、糖酸平衡、色泽艳丽、丰产性好的酿酒葡萄优新品种(品系),开展选育及推广工作。建设好酿酒葡萄良种苗木母本园、采穗圃、繁育圃三级繁育体系,积极拓展新的发展区域和优新品种,进一步推进酿酒葡萄品种布局区域化。对现有栽培品种进行系统的提纯复壮,筛选、培育宁夏产区的特色优新品种(品系)。
第四章 产业体系
第一节 构建全产业链
按照“前延后伸、横向融合,全产业链竞争”的要求,强基础、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延长和夯实葡萄酒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利益链和价值链,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
(一)优化“1+6”产业链。以产品设计研发为核心,不断优化产品设计研发加种植生产、发酵酿造、皮渣利用、调配定型、装瓶库存、市场营销的“1+6”产业链结构。
(二)完善供应链。前端包括种苗种条、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投入品供应,加大优良种苗引进、扩繁力度,加强采穗圃基地建设,保障新增10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所需。中后端包括酒罐、橡木桶、酵母、酒瓶、瓶塞、酒标、包装箱等供应,配套建设或引进相关的制造企业,增强产地配套供应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并为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周边葡萄酒产区提供服务,成为区域葡萄酒产业设备用品集散地。
(三)拓展服务链。组建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成立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葡萄酒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协助市场主体解决葡萄种植、酿造加工、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存在的关键问题。编制产区酒庄酒酿造技术标准,组织产区葡萄酒分类定级、定价、评奖等活动。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酒庄品牌、产品品牌进行全方位包装策划,构建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的营销网络体系。
第二节 生产体系
(一)苗木繁育体系。建立完善苗木三级繁育体系,以引进的脱毒葡萄种源为基础,以贺兰金山葡萄产业试验区为主要采穗圃,扶持葡萄良种扩繁企业,支持研发用品种资源圃建设,确保产区脱毒种苗供应。紧跟国内外酿酒葡萄新品种培育,持续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驯化、扩繁、抗性育种和品种区域化研究,加强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确保产区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多样化。健全苗木抽检制度,杜绝外地带毒苗木进入产区。
(二)葡萄种植体系。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团队作用,根据产区土壤、气候条件,科学选择发展区域、品种、树形,指导企业科学、绿色、智慧种植,提高水肥一体化管理水平,实现“质量优先、合理丰产”。不断完善、提升产区葡萄园栽培技术规程和标准,完善优质葡萄园和示范园评选评定管理办法,健全评选管理机制,扩大标准化优质基地规模。加快低产低效葡萄园改造提升,使葡萄平均亩产提高到500公斤—800公斤,优质葡萄基地达到90%以上。鼓励成立种植管理、农机服务等社会化组织,为各酒庄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葡萄酒生产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宁夏产区优质葡萄原料,采用柔性泵、温控罐、错流过滤器、离心澄清器等世界先进酿造装备,以及低温浸渍、干冰浸渍、重力酿造等酿造技术,酿造有个性、高品质的特色酒庄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干红、干白、起泡、蒸馏酒等常规葡萄酒种基础上,研发生产无醇葡萄酒、贵腐酒、雪莉酒、波特酒等小众酒种及葡萄汁,满足多样化、多系列、多口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培育企业经营主体。实施企业梯度培养计划,形成龙头、精品酒庄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培育一批有带动力、品牌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以资本、基地为纽带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采取联合、重组、并购、转让、国有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资源整合。
第三节 质量监管保障体系
加强贺兰山东麓产区技术、标准推广和质量认证,健全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法规,完善产区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建立“一瓶一码”追溯体系,规范种植、葡萄酒生产、经营秩序,保障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和品牌信誉,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完善技术标准。制修订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酒生产规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环境监测评估规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消防安全规范等产区地方标准,积极创建葡萄酒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产区管理制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地身份标识规则等行业自律制度,促进产区各酒庄建立葡萄酒家庭谱系及“年份酒”身份证,鼓励酒庄按列级酒庄分级管理,实现优园、优酿、优质、优价的目标。
(三)加强质量监管。依托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立数字信息跟踪平台;规范葡萄酒生产经营秩序,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完善葡萄园土壤、苗木、农药、葡萄酒理化及风味物质、市场流通领域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效检测机制,实现产区风土、园区原料、酿造加工、葡萄酒成品、灌装、储存等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第四节 营销体系
(一)成立葡萄酒营销集团(营销中心)。成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营销集团(营销中心)”,推动在海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立营销分公司(分中心),开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营销体验店,设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营销专柜。组建国内外一流专业营销团队,建立“品质品牌+营销集团+激励机制”的营销模式。
(二)建立营销平台。加快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网站,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辟“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网上商超、网上门店、营销专区,拓展产区专属网络销售渠道,全面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网络营销平台。争取在银川设立中国葡萄酒交易所,提升产品产销对接、订单交易、品牌产品溢价能力,打造国际现代化交易平台。
(三)建立网红营销团队。顺应新生代消费者的爱好,建立网红营销团队,加大直播带货营销力度。
第五节 服务体系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平台建设。推广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融合和利用,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葡萄酒产业大数据运用能力。加强同国内外知名数字化企业联合合作,建立产区数字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开展葡萄酒交易、期货、酒票等业务,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开展产区基地种植、检验检测、产品追溯、智能灌装、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大数据分析,掌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供行业部门、科研单位和酒庄企业等决策、应用。
(二)完善葡萄酒产业教育科研服务体系。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资源,建设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酒庄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积极参与国家、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三)推行葡萄种植园社会化服务。发展面向葡萄种植园的农机作业、植保园艺、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埋土展藤作业、防冻害、病虫害统防统治、施肥灌溉、剪枝疏果、田间管理等葡萄种植园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降低酒庄酒企生产成本。
(四)建立健全产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各产区行业协会服务组织,成立葡萄酒酒庄联盟,开展业内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推进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和职业道德建设。
(五)建设职业化人才队伍。组建葡萄酒产业专家技术指导组,加强技术指导。建立酒庄酒企职业经理人、园艺师、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培育机制,引导相关协会和教育机构有序开展培训工作。建立葡萄园艺工人培训、实操考核、派遣等行业制度,造就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园艺产业工人。
(六)开展葡萄酒社会化教育。整合利用现有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物馆和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教育学院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开设葡萄酒商务、营销、市场策划等课程,办好葡萄酒教育培训,培养葡萄酒爱好者和品酒师、侍酒师等实用性人才,促进葡萄酒社会化教育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七)构建产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国有资本入股、参股,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建设酒庄与原料基地使用权、经营权流转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葡萄酒等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拓宽酒庄企业融资渠道,构建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葡萄酒产业期酒交易、葡萄园交易,建立酒庄信用体系。
第五章 融合发展
葡萄酒既是物质产品,又是文化产品。葡萄酒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必须多产业深度跨界融合,才能实现稳定、健康、高效益、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融合模式
(一)总体思路。以葡萄酒产业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酒庄企业为主体,在做强做优葡萄酒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葡萄酒产业的关联效应,延伸产业链,进行多产业嫁接,加快区域产业战略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葡萄酒产业及相关产业附加值,推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通过葡萄酒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培育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区域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和环境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层面。通过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实现区域资源全面整合和有效配置。
(三)产业层面。按照“多业联合·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葡萄酒及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特色旅游品牌。
第二节 酒文融合
(一)推进葡萄酒与文化深度融合。整合贺兰山东麓地域文化资源,挖掘葡萄酒产业特色文化内涵,找准葡萄酒与文化创意结合点,讲好宁夏葡萄酒故事,加快塑造、提升和传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文化和品牌形象,实现葡萄酒与文化融合发展。
(二)推动葡萄酒主题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对接国内外文艺团体,邀请知名作家、导演、演员来宁采风,创作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小说、剧本和影视作品,支持创作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主题的歌舞、小品、舞台剧等,打造“明星产地”和“粉丝打卡地”。
(三)提升贺兰山葡萄酒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聘请国内一流市场品牌运营及文创团队,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公用品牌、葡萄酒核心价值、商业运营模式、外宣广告语等进行全方位策划包装,集中向市场推广。组织举办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及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世界语、国际范、中国风、宁夏情相结合的葡萄酒主题品牌节会。
第三节 酒旅融合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度高,101家建成酒庄中获评国家A级景区有12家。其中,4A级酒庄3家、3A级酒庄3家、2A级酒庄6家。
以葡萄酒庄为依托,串联沿线旅游景点,形成“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带,将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带,促进宁夏旅游产业整体提升。
以葡萄酒产业带整合区域旅游景点,将葡萄酒产业基地与重点旅游资源进行捆绑式开发,构筑新的旅游吸引力,推动形成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构建葡萄酒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一)打造葡萄酒产业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贺兰山东麓旅游景点、酒庄资源,开发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做好顶层规划,运用市场投建营模式,在酒庄聚集区域配套完善不同风格的精品民宿、葡萄酒主题驿站酒店,对沿线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村落、特色街区等进行包装,拓展酒庄旅游体验功能,让游客品美酒、尝美食、赏美景,助推宁夏观光体验游转型升级为休闲度假游,实现让中外游客走进来、宁夏葡萄酒走出去的目的,提高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
1.贺兰山沿山旅游精品线路—A线(适合7天小长假线路)
以110国道西侧为主轴,打造沿山葡萄酒庄旅游精品线路。
沿线主要景点、酒庄及酒庄集群:石嘴山市区—惠农区王泉沟区域酒庄—大武口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星海湖—大峰沟周边酒庄—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沙湖旅游区—贺兰金山葡萄酒康养产业镇酒庄集群—贺兰山岩画景区—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北堡西部影城—镇北堡镇昊苑村周边酒庄集群—西夏风情园周边酒庄—西夏陵景区—闽宁镇区域周边酒庄集群—青铜峡甘城子、鸽子山区域酒庄集群—鸽子山史前人类遗址—庙山湖—沙坡头区迎水桥周边酒庄—沙坡头旅游区—中卫市区。
2.黄河沿水旅游线路—B线(适合3天小长假线路)
以黄河为脉,体验悠久的引黄灌溉历史和璀璨的引黄灌溉文化。
沿途景点:银川市区—黄河大桥(贺兰山路)—兵沟旅游区—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军博园—黄河外滩旅游景区—黄河大桥(永宁)—玉泉营葡萄酒历史风情产业镇(酒庄集群)—青铜峡黄河楼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一百零八塔)、黄河坛旅游区及周边酒庄—青铜峡鸟岛—吴忠市区。
3.沿陆精品旅游线路—C线(适合3天小长假线路)
主要景点(酒庄):银川市区—黄河体育公园—青铜峡黄河楼景区—吴忠市区—红寺堡城北酒庄集群—肖家窑酒庄集群—罗山自然保护区—罗山东麓韦州葡萄文化创意产业镇(同心韦州镇葡萄酒产业集群)—银川市区。
(二)打造精品酒吧一条街。
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利用城市老街巷改造政策机遇,科学合理选址布局,打造酒吧一条街,布点设置葡萄酒展示、品鉴、销售、娱乐的特定商业区域,为市民、来宁游客创造一个了解葡萄酒,品尝、购买葡萄酒的集中体验营销场所,展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紫色名片魅力。
第六章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利用产区已有的生态资源,通过对现状用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分析,建设公园、绿地等生态空间。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使用。以葡萄园开发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助力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环保设施建设应与生产设备同时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第二节 项目准入控制原则
1.符合产业政策的原则:建设项目须符合国家及自治区制定的相关产业政策。
2.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原则:建设项目的新、改、扩建不能导致当地环境功能降低。
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体现降能耗、污染物少的清洁生产工艺要求。
4.符合达标排放原则: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5.符合总量控制的原则:建设项目符合地方总量控制的原则。
推动现有葡萄酒酿造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检验检测及产品追溯体系,实施精细化生产,确保产品品质。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开展葡萄籽油、葡萄籽精华素、葡萄籽超微粉及其他活性物质产品的开发,加强酿酒葡萄皮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环境管理策略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同步原则,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落实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产业区。
以减量化、资源化为固废管理的基本思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实行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拓宽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确立适宜的开发模式、强度、可持续利用途径、资源开发监管办法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措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第四节 “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硬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三挂钩”机制,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更好地发挥环评工作的作用,实施严格管控,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七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一)优质种苗基地建设。进一步建设、完善产区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圃、品种园、采穗圃、繁育圃等种苗繁育基地。针对产区风土条件,不断引进、筛选国内外优良脱毒酿酒葡萄新品种,持续开展品种区域化研究,扶持区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新品种选育培育,进一步夯实产区大发展对优新品种、良种壮苗、差异化精细化发展的需要。严格育苗企业准入制度,实行苗木繁育生产经营许可,培育壮大酿酒葡萄种苗骨干繁育企业,推行订单式繁育。
(二)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严守生态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利用现有适宜开发的荒地及部分可调整种植结构土地新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从整地、施肥、栽植、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节水灌溉、采摘等环节,严格执行《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园建园技术规程》(DB64/T 1708-2020)等技术规范标准。到2025年,创建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标准化优质园50个;到2035年,累计创建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标准化优质园100个。
(三)低产低效葡萄种植园改造。实施分区域分品种调查,对缺株断带严重的葡萄园,通过拉枝压条和补植大苗等措施恢复园貌,使植株保存率达到90%以上。通过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架型改造等技术措施,恢复老藤树势和产量,使平均亩产稳定到500公斤—800公斤。2025年前,完成产区现有20万亩低产低效葡萄园改造提升,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达到90%以上。
第二节 酒庄及产业镇建设工程
(一)酒庄建设提升。坚持“风格迥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设计理念,加强龙头及精品酒庄建设,体现独特建筑风格,完善融合功能,美化周边环境,推进美丽酒庄、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三位一体”,打造一批规模大、外向型、竞争力强的酒庄酒企,形成若干酒庄集群。新规划龙头酒庄基地面积在2万亩以上,精品酒庄基地面积在300亩以上。酒庄污水处理、消防设施、罐装液化天然气设施等同酒庄一体建设验收。酒庄产生的各类污水就近、就地处理并二次利用,用于酒庄绿化和生态防护林灌溉。
(二)实施“招商铸龙”。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利用资金、技术、市场、品牌、渠道等资源优势,建设葡萄酒龙头企业,打造中国葡萄酒产业“强龙”,到2025年,培育20个龙头企业品牌,到2035年,培育的龙头企业品牌更强。
(三)推进“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将“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建设市场化与项目化,通过招商引资、政企互动、共建共享等方式进行建设。按照职责分工,自治区和任务所在县(市、区)编制相应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力争“一心一园八个产业镇”到2025年初具雏形,到2035年建成运行。
(四)文旅融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区公共停车场、体育公园、星级旅游公厕、大型宣传牌、配套旅游道路标识牌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文旅融合示范酒庄完成宾馆、展销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其他服务功能用房等建设,力争2028年全部建成。
第三节 品牌营销工程
(一)品牌打造。
统筹运用国际化、品牌化等各种手段加强品牌建设,政府主打产区品牌,形成全球顶级葡萄酒产区品牌效应,引领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酒企主打酒庄品牌和产品品牌,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市场受欢迎、质量信誉高、规模效益好的酒庄品牌。经过5年—10年,培育10个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大单品葡萄酒品牌及10个左右世界级葡萄酒品牌。
1.办好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
在2021年已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基础上,创新办会模式,通过多主题、多形式举办国际葡萄酒旅游论坛,与世界主要葡萄酒国家、国内葡萄酒知名产区交流、合作,进行葡萄酒展销评选,以葡萄酒健康旅游为主题,办好影视艺术节,精心谋划葡萄酒品牌盛典活动,重点宣传推介贺兰山东麓产区酒庄及产品品牌。将博览会打造成市场化、品牌化、务实化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
2.强化品牌宣传策划。
(1)结合国际茶日庆祝活动,借助大使品茶系列活动,增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元素,推动茶酒对话。加强与国外葡萄酒产区的交流,借鉴友好城市经验,缔结5个—10个国际葡萄酒友好产区,推动贺兰山东麓成为全球葡萄酒知名黄金产区。
(2)建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信息宣传中心,推进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信息交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策划机制性海外品鉴会及推介会,提升产区国际知名度。
(3)构建多元化宣传模式。拍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系列影视宣传片,打造酒庄特色文化,讲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故事。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做好重要目标城市及消费群体的宣传推介。下功夫做好产区获奖葡萄酒品牌宣传。
(二)市场营销。
1.综合运用各类营销方式。综合运用节会营销、旅游营销、渠道营销、体验营销等方式和手段,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一二三线城市市场,全面开拓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2.建立直销体验或运营分中心。采取民办公助、授权许可、竞标经营等方式,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直销体验中心或运营分中心50个,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3.建立互联网+葡萄酒网络营销平台。强化线上营销渠道,建设宁夏产区互联网+葡萄酒体验店销售窗口,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和国际葡萄酒博物馆建设互联网+葡萄酒网络营销平台。鼓励企业建立自营的网络购物平台。
第四节 质量管理工程
(一)完善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宁夏葡萄与葡萄酒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在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农科院、宁夏大学等单位的检验检测能力基础上,增加设备、提升功能、补充人员,进一步拓展葡萄园土壤、苗木、农药残留、葡萄酒理化及风味物质等全过程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完善长效检测机制,为产区生产提供技术诊断服务,为产区葡萄酒特性分析和品种区域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帮助酒庄酒企培养葡萄酒检验检测人才,促进产区葡萄酒质量效益整体提升。
(二)建设葡萄酒产业大数据中心。大力推进葡萄酒产业数字化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及葡萄酒大数据中心。开展宁夏乃至中国葡萄及葡萄酒“大数据研究”,从产区风土、园区原料、酿造加工、葡萄酒、灌装、储存等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数字信息跟踪平台,收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各项数据信息,建设“一瓶一码”质量追溯体系,分析研究酒庄酒企葡萄酒年谱和品质品牌谱系,为产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酒庄企业提供产业发展大数据支撑。
(三)葡萄酒质量管理升级行动。支持鼓励酒庄酒企开展绿色、有机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开展酒庄酒企HACCP、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葡萄酒品质提升。扶持有出口资质的葡萄酒企业开展国际葡萄酒质量认证,充分利用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推动宁夏葡萄酒走向海外。
第五节 科技创新及人才建设工程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和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加强葡萄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模式,重点支持开展葡萄酒及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搭建等,鼓励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力争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打造自治区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二)开展葡萄酒教育培训。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教育学院,联合国内外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教育机构共同建设葡萄酒教育培训基地,开展葡萄酒教育培训,采取初级、中级、高级进阶式培养,加强葡萄酒高端人才引进、中端人才培养、技术人才培训、爱好者培育和消费人群引导,逐步健全葡萄酒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打造葡萄酒产业人才高地。制定“四师”薪酬指导意见,出台“四师”参评自治区各类人才、当选“科技特派员”的政策和办法,稳定“四师”队伍。依托宁夏大学等高校申请设立葡萄酒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工作站,制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措施,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特聘专家等方式,定向引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培养中国首个葡萄酒领域院士。到2035年,邀请顾问10人以上,引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名左右,引进国际酿酒、侍酒、营销人才500名,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8000名,培养本土酿酒、侍酒、营销人才10000名,培训高素质(酒庄)企业家500名,培训园艺产业工人20万名。
第六节 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一)供水保障。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健全完善水权交易机制,实施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协同建设,通过产区供水一体化促进种植和生产标准化,以市场化、专业化、智能化高质量供水管理服务体系支撑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1.水资源保障。按照定额管控、高效集约的原则,统筹配置水资源,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充分挖掘节水潜力,全力保障葡萄酒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到2035年,产区需水量4.07亿立方米。灌溉净需水量3.99亿立方米,其中新开发荒草地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用水需求2.07亿立方米;调整种植结构22.9万亩,用水需求0.61亿立方米;现有葡萄产区49.2万亩,用水需求1.31亿立方米;产区生活生产需水量0.08亿立方米。
引黄自流灌区新增用水需求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渠道衬砌、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将节约的水资源通过水权收储方式解决;扬黄灌区用水需求通过扬黄老灌区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解决;调整种植结构面积的用水需求通过现有用地水权解决;替换地下水源以及已开发面积但无水权的用水需求通过跨区域或县区内部调剂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全区统筹保障。
2.工程网保障。依托已建骨干供水工程网络,按照全管道输配水标准,与红寺堡扬水、西干渠扩容供水等水源工程联通,整合、提升、完善现有供水体系,建设从水源到田间的输配水设施,保障产业发展用水。
3.信息网保障。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等技术,与产区信息化系统联通融合,建设供水数据中心、数据传输、网络安全工程,构建基于数据智能处理的多工程、多水源、多目标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和智能精准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
4.服务网保障。完善水权流转机制,以县为单元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实现“投、建、管、服”一体化管理,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表7-1 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任务一览表
项目 |
建设任务 |
|||
工程网 |
供水工程 |
灌溉工程 |
水源 工程 |
红寺堡扬水工程等新建水源调蓄设施。 |
输配水工程 |
建设提升完善各片区从水源到用水户的扬水泵站、管网、沉沙调蓄水池等输配水设施。 |
|||
生产生活供水工程 |
供水 工程 |
泵站、输水管网、沉沙调蓄水池、水厂等输配水设施。 |
||
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
封填灌溉机井。 |
|||
信息网 |
建设供水数据中心、应用及终端感知工程、网络安全工程等。 |
|||
服务网 |
包括水权水市场建设、水价改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 |
(二)道路建设。
启动精品旅游样板路规划建设,主干道路沿线配置标志标牌,整治道路两侧环境,将酒庄与旅游景点、特色民宿、传统村落科学合理串接。精品旅游线路北起大武口贺东,止于青铜峡,自北向南依次经过贺兰县金山、西夏区镇北堡、永宁县贺兰神、玉泉营、青铜峡市鸽子山等葡萄酒产业镇,路线全长约186公里,串联核心区约50家酒庄,覆盖全区酒庄总数的54%,辐射酿酒葡萄种植区约17万亩。围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核心区,规划建设旅游观光小火车作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功能的补充和延伸,串联葡萄种植基地、酒庄、景区等资源集中区域,实现内部“慢游”微循环,让游客行在路上、游在路上。
1.主干道路。葡萄酒庄文化旅游精品主干道路以彩色沥青道路为主,分年度规划、分阶段实施。
2.葡萄园生产道路。在产区内建设葡萄园田间生产道路1000公里,用于酿酒葡萄基地田间生产以及连接主干道路。道路标准为砂石结构层、豆石铺面,宽4米。
表7-2 产区道路建设任务一览表
序号
|
地级市
|
长度(km)
|
备注
|
主干道路小计
|
500
|
旅游精品主干道
|
|
1
|
银川市
|
215
|
|
2
|
石嘴山市
|
35
|
|
3
|
吴忠市
|
150
|
|
4
|
中卫市
|
20
|
|
5
|
农垦集团
|
80
|
|
葡萄园生产道路小计
|
1000
|
田间砂石作业道
|
|
1
|
银川市
|
440
|
|
2
|
石嘴山市
|
60
|
|
3
|
吴忠市
|
360
|
|
4
|
中卫市
|
30
|
|
5
|
农垦集团
|
110
|
(三)供电、通讯及天燃气配套。
1.供电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110千伏主变9台,新增变电容量476兆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9条,线路长度44.66公里;新增35千伏线路5条,线路长度42.14公里;新建10千伏配变421台,配变容量144兆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92条,线路长度362公里;新建0.4千伏线路554公里。
2.通讯设施建设。2025年底前架设通讯基站约60座,通信光缆550公里,实现5G信号全覆盖,为产业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
3.天然气配套建设。根据产区内酒庄点多面广、分布零散、铺设天然气管道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统一为产区各酒庄分别配备地埋式罐装液化天然气(LNG)设施,以满足酒庄生产、生活用气需要。
(四)防护林体系建设。
按照酿酒葡萄基地面积10%—15%的比例建设葡萄基地防护林,选择防护效果好、抗逆性强、耐旱节水的当地适生树种。新增原料基地共建设防护林10万亩—15万亩,分15年完成。
表7-3 产区防护林建设任务一览表
序号
|
地级市
|
面积(亩)
|
备注
|
防护林建设
|
150000
|
按2035年达到15%计算
|
|
1
|
银川市
|
60000
|
|
2
|
石嘴山市
|
5000
|
|
3
|
吴忠市
|
60000
|
|
4
|
中卫市
|
4500
|
|
5
|
农垦集团
|
20500
|
(五)防洪设施建设。
立足贺兰山东麓地质地貌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的原则,确定防洪标准,规划建设产区拦洪导洪蓄洪工程,确保产区基地的长效安全。在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体系总体框架下,以葡萄园区防洪安全为核心,依托导洪工程分散导引众多漫坡支叉沟,合理归并于洪水频发、汇流条件好的较大山洪沟道集中排洪,分区汇入各拦洪水库,为葡萄园区防洪安全提供保障。所有防洪工程均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第七节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一)污水处理厂。
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区域规划实际,充分遵循产业镇总体规划及建设进度安排,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2035年前全部建成。
(二)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按产区发展进度,以产业镇、精品旅游主干道路沿线为重点,逐步配齐分类箱、转运车、中转站等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三)公共厕所。
加强产区内各酒庄集聚区、葡萄酒产业镇、精品旅游主干道路沿线公共厕所、污水排放管网等建设,2035年底前全部建成。
(四)雾炮车。
产区各葡萄酒产业镇配置雾炮车用于洒水降尘,按建设进度,逐步配齐。
表7-4 产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一览表
序号
|
地级市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污水处理厂
|
座
|
8
|
||
1
|
银川市
|
座
|
5
|
|
2
|
石嘴山市
|
座
|
1
|
|
3
|
吴忠市
|
座
|
2
|
|
垃圾中转站
|
个
|
8
|
||
1
|
银川市
|
个
|
4
|
|
2
|
石嘴山市
|
个
|
1
|
|
3
|
吴忠市
|
个
|
2
|
|
4
|
中卫市
|
个
|
1
|
|
垃圾箱
|
个
|
1000
|
||
1
|
银川市
|
个
|
350
|
|
2
|
石嘴山市
|
个
|
80
|
|
3
|
吴忠市
|
个
|
300
|
|
4
|
中卫市
|
个
|
70
|
|
5
|
农垦集团
|
个
|
200
|
|
垃圾转运车
|
辆
|
35
|
||
1
|
银川市
|
辆
|
13
|
|
2
|
石嘴山市
|
辆
|
3
|
|
3
|
吴忠市
|
辆
|
10
|
|
4
|
中卫市
|
辆
|
2
|
|
5
|
农垦集团
|
辆
|
7
|
|
公共厕所
|
座
|
120
|
||
1
|
银川市
|
座
|
45
|
|
2
|
石嘴山市
|
座
|
10
|
|
3
|
吴忠市
|
座
|
30
|
|
4
|
中卫市
|
座
|
15
|
|
5
|
农垦集团
|
座
|
20
|
|
污水排放管网
|
km
|
130
|
||
1
|
银川市
|
km
|
45
|
|
2
|
石嘴山市
|
km
|
10
|
|
3
|
吴忠市
|
km
|
35
|
|
4
|
中卫市
|
km
|
15
|
|
5
|
农垦集团
|
km
|
25
|
|
雾炮车
|
辆
|
12
|
||
1
|
银川市
|
辆
|
4
|
|
2
|
石嘴山市
|
辆
|
2
|
|
3
|
吴忠市
|
辆
|
3
|
|
4
|
农垦集团
|
辆
|
3
|
第八节 重点工程项目库
为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度,确保规划顺利落地实施,“十四五”期间建立重点项目库,共梳理11个方面3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29.77亿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效益
(一)葡萄种植。
到202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力争达到10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7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每年可产酿酒葡萄35万吨,可实现种植业产值约21亿元。到203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力争达到15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2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每年可产酿酒葡萄60万吨以上,可实现种植业产值约36亿元。
(二)酿酒加工。
到2025年,年产葡萄酒24万吨(3亿瓶以上),酿造加工业可实现产值约126亿元。到2035年,年产葡萄酒45万吨(6亿瓶以上),酿造加工业产值约235亿元。
(三)葡萄酒销售。
到2025年,预计销售2亿瓶,实现销售收入约200亿元。到2035年,预计销售4亿瓶,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左右。
(四)综合产值。
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提升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效益。到2025年,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左右。
第二节 社会效益
葡萄酒产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产业效益高,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葡萄酒产业是具有“多元结构”的产业,能够有效拉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对拓展产业发展内涵,平衡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意义重大。
(二)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通过葡萄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林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农林产品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葡萄酒产业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思想理念和技术能力,增加劳务收入。
第三节 生态效益
(一)改善产区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葡萄种植、酒庄绿化、道路绿化、渠道绿化、生态防护林带等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度,把荒漠变成绿洲,有效抵御风沙侵蚀、降低土地沙化程度,减少风沙灾害,改善产区整体生态环境。
(二)以道路为载体,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以葡萄酒产业为基础构建绿色廊道,以沿线道路绿化工程为载体,结合生态防护林工程、葡萄种植景观带,形成绿洲农业生态通道。
(三)充分发挥葡萄园碳汇潜能,努力实现葡萄酒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利用好葡萄酒产业绿色环保低碳特性,开展葡萄园固碳机理、储碳能力、碳汇潜力及碳汇价值研究,探索设计葡萄园及葡萄酒产业碳汇产品交易,将其纳入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碳汇交易手段,提升产区生态产值。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按照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的安排部署,履行园区经济管理职责,统筹推动《规划》的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督查督办等工作,重点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核报批,葡萄酒产业土地利用,葡萄酒产业发展资金、基金统筹使用,所属企业监管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引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自治区各相关部门做好供水、电力、交通、防洪等配套专项规划,相关县(市、区)根据工作需要编制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将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和具体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主体责任,协同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二节 政策保障
适时修订完善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等法规。发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制定出台支持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土地、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若干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重商、爱商、护商、助商的营商环境。
第三节 投资保障
投资估算总金额约740亿元,2021年—2025年完成投资约480亿元(其中重点工程项目投资约329.77亿元),2026年—2035年完成投资约260亿元。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吸引国有、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合股经营、上市融资、私人定制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解决产业发展建设资金。
第四节 监督保障
按照自治区推进九个重点产业要求,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客观公正地开展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强化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及时发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和积极监督的良好氛围。
第五节 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葡萄酒行业协会、联盟、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评价信息征集和披露机制,制定酒庄(企业)诚信制度,强化诚信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酒庄(企业)的诚信评价,向社会定期公布评价结果,保护产区声誉。
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宗旨,规范企业行为。督促企业绿色生产、达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探索建立违纪违规、诚信缺失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对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诚信缺失的企业,按有关规定予以惩处。
附件:
标签:
葡萄酒
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②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 联系方式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1530909346 电话:0535-2122172
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②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 联系方式 邮箱:news@foodmate.net qq:1530909346 电话:0535-2122172